(转自上海发布)
到2030年,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40%,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8平方米,成人吸烟率下降到18%及以下,重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95%及以上,绿化覆盖率达42%,主要食品安全总体监测合格率达97%及以上......还有哪些指标将影响你我的健康?
在今天举行的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副市长宗明介绍了最新出台的《健康上海行动(2019-2030年)》。市卫生健康委主任邬惊雷、市医保局局长夏科家、市教委副主任倪闽景、市体育局副局长赵光圣出席发布会,共同回答记者提问。
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
市委常委会审议通过的《关于推进健康上海行动的实施意见》指出,要精准对接人民群众对美好健康生活的需要,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全面提升健康上海建设能级。要加强组织领导,健全支撑体系,各区各部门通力合作,切实推进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着力改善“一老一小”等重点人群健康服务。要加强宣传引导,动员各方参与,大力营造“健康上海、人人参与、人人受益”的良好氛围。
上海健康工作有很好的基础,三大健康指标中,2018年户籍人口期望寿命83.63岁(其中男性81.25岁,女性86.08岁),孕产妇死亡率1.15/10万、婴儿死亡率3.52‰,均创历史最好水平,达到世界最发达国家水平。
《健康上海行动》坚持“健康优先、预防为主、共建共享、促进公平”的基本原则,巩固健康城市建设成果,提升健康上海能级,对标国际一流标准,着眼民生健康福祉,到2030年,使上海市居民主要健康指标在已达到世界发达国家先进水平的基础上,有更大的提升,率先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目标,加快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健康科技创新中心和全球健康城市典范。
《健康上海行动》在落实国家15个行动任务的基础上,按照中央对上海的战略定位和要求,增加了健康服务体系优化和长三角健康一体化、健康信息化、健康国际化等内容,最终形成18个重大专项行动、100条举措,按照2022年和2030年两个时间节点,分步推进实施。
其中,18个重大专项行动是:健康知识普及行动、合理膳食行动、全民健身行动、控烟行动、心理健康促进行动、人群健康促进行动、慢性病防治行动、传染病及地方病防控行动、公共卫生体系提升行动、医疗服务体系优化行动、社区健康服务促进行动、中医药促进健康行动、健康保障完善行动、健康环境促进行动、健康服务业发展行动、健康信息化行动、长三角健康一体化行动、健康国际化行动。每一个行动都包含丰富的内容和切实的措施,事关每一位上海市民的健康。
主要包括五大方面内容
开展全民健康教育,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实施减盐、减油、减糖、限酒等营养干预措施,明显减缓居民超重、肥胖和慢性病发病的增长速度,到2030年,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40%,参与居民健康自我管理小组的人数达到120万人,保持全国领先水平。开展市级医院“患者体验日”和“市民健康科普活动周”活动。开展全民健身行动,推进崇明国家级体育训练基地、徐家汇体育公园、浦东足球场、上海市民体育公园等一批重大体育设施建设,2030年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8平方米。加大公共场所控烟监督执法力度,完善戒烟服务网络,2030年成人吸烟率下降到18%及以下。推进心理应急干预体系建设,针对失眠、抑郁和焦虑等常见心理障碍,对青少年、职业人群、老年人、妇女等重点人群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和急救技能,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推进健康城市、健康村镇、健康细胞工程建设,实现国家卫生区镇全覆盖。推进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2022年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0%及以上;2030年重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95%及以上。推进垃圾综合治理,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新建绿地、绿道,2030年绿化覆盖率达42%。完善城市慢行交通设施,提升驾乘人员交通出行安全防护水平。2030年主要食品安全总体监测合格率达97%及以上;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下降30%。
围绕妇幼、中小学、职业、老年、残疾人等重点人群的健康需求开展健康管理和服务,关注妇幼人群,进一步完善危重孕产妇、新生儿“7+6”会诊抢救网络,建成50个综合医院标准化示范儿科门急诊,建设18个儿童早期发展基地,组织开发儿童早期发展服务包。
关注中小学生,开展健康学校建设,加强生命教育,把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纳入对学校的绩效考核,构建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实施儿童青少年近视综合防治行动,实施儿童口腔健康服务与管理,推广学校营养午餐食谱,推动中小学校校内禁售含糖饮料。至2022年,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在2018年的基础上力争每年降低0.5到1个百分点以上;至2030年,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优良率达到60%及以上。
关注职业人群,开展健康企业建设,落实职业健康检查、女职工“两病”筛查。
关注老年人群,健全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完善居家和社区养老政策,推进医养结合,加快推进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打造老年宜居环境,实现健康老龄化。至2030年,65岁及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达到80%及以上;二级以上综合性医院设老年医学科比例达到90%及以上;三级中医医院设置康复科比例达到90%。
关注残障人士,合理配置残疾人康复资源,建设适应多元需求、上下联动、衔接互补的残疾人康复服务体系,把残疾人康复纳入基本公共服务。
针对一系列给市民健康和社会经济发展造成重大负担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开展防治行动。推进癌症的早筛查、早诊断、早治疗,2030年常见癌症诊断时早期比例不低于40%。针对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向居民提供风险评估、健康教育、疾病及其并发症筛查、随访管理、分级诊疗、综合干预等服务。至2030年,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下降到160/10万及以下;糖尿病治疗控制率达到45%;70岁及以下人群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稳定在6.2/10万及以下。关注骨骼、视觉和口腔健康,实现全人群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与服务。
加强传染病防控,建立与特大型城市功能定位相匹配的预防接种服务管理体系。完善艾滋病、结核病和病毒性肝炎等慢性传染病患者的社区规范管理。优化传染病监测报告和预警分析,巩固完善传染病救治体系,保持国际一流的传染病救治能力。
优化健康服务五大体系:
一是强化疾病控制、精神卫生、卫生监督、卫生应急、健康促进等专业机构和能力建设。
二是完善以家庭医生制度为基础的分级诊疗体系,推进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实施“腾飞计划”,加强临床重点专科建设。
三是实现社区健康服务“六个一”:一张社区健康服务清单,一个人人拥有的健康账户,一套多层次的社区健康宣教体系,一套多元参与的供给机制,一个统一的社区健康智慧平台,一套社区健康评估监测机制。2030年实现每个市民都拥有自己的家庭医生。
四是实施海派中医流派传承工程,建成优质高效的中医药服务网络。
五是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全面推行以按病种付费为主的医保支付方式。
推进“5+X”健康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培育社会办医品牌,有序发展前沿医疗服务。发展中医药健康服务业。加快生物医药科技研发及成果转化应用。至2030年,建成亚太地区生物医药产业高端产品研发中心、制造中心、研发外包与服务中心,健康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达到7.5%左右,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健康科技创新中心。
实现医疗卫生机构健康服务信息互联互通互认,促进医疗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依托“健康云”,为市民提供一站式、精准化的健康教育、健康管理和健康服务。“健康云”作为上海市“互联网+医疗健康”公共服务的统一入口,已面向市民提供26类58项健康服务。下一步将加速健康云的推广,早日让上海市民人人享有健康云服务。
推动长三角高端优质医疗卫生资源统筹布局,打造标准规范互认、信息互联互通、服务便利有序、医学科技发达的健康长三角。深化国际科技创新合作,建设有竞争力的国际健康旅游目的地,发展中医药服务贸易,创新健康领域对外合作交流机制,提升上海在全球卫生健康治理领域内的影响力。
全国首个省级中长期健康行动方案
是如何诞生的?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近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根据国家部署,结合实施《健康上海2030规划纲要》,上海按照“健康融入万策”和“健康上海,人人参与,人人受益”的理念,从今年2月起,由市卫生健康委牵头,启动编制《健康上海行动(2019-2030年)》,起草过程广泛发扬民主,听取各方意见,分别在北京、上海召开多次专家座谈会。日前,《健康上海行动》已经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将于近期公布,这是全国首个省级中长期健康行动方案。
《健康上海行动》凸显了
上海健康治理的四个特点